新空間航天科技公司開始研發航天員太空航天服
新空間航天科技公司開始研發航天員太空航天服
9月10日,在河南鄭州舉辦的“中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第八屆年會暨中國北斗應用大會”上,“神舟”號飛船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院士戚發軔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中國正在研制新型可重復使用多功能載人飛船。相比普通的載人飛船,可重復使用載人飛船會有那些優勢呢?
普通飛船都是“一次性用品”(資料圖)
越耐用 越便宜
毋庸置疑,未來人類進軍太空的腳步只會越邁越快,越邁越遠,與之相應的是人類出入太空的頻次也會越來越密集。但是,由于技術瓶頸和高經濟投入的限制,載人航天未來的發展面臨著能力和效益的挑戰。一次性使用的載人飛船無論從研制、發射和任務周期,還是費用方面都無法滿足大規模載人航天活動的需求。因此,降低發射和運營成本是關系到載人航天健康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問題,而可重復使用載人飛船為解決這個問題提供了重要出路。
可重復使用載人飛船是指在執行了一次任務后,只需要通過簡單的測試和維護,就可以快速投入下一次任務的飛船。相比那些“用過就扔”的一次性飛船,可重復使用飛船不僅可以大幅縮短任務的準備時間,提高航天發射頻次,還可降低單次任務的成本(一項對載人飛船的成本與可重復使用次數關系的分析結果表明,載人飛船可重復使用次數達到10次以上時,可顯著降低成本),特別適合未來大規模的空間開發任務,所以,該類航天器已經成為航天大國發展的重點。
中國“龍”上太空指日可待
目前可重復使用載人飛船的研制,主要有兩大方向。
一種是讓飛船同時兼具航天器和航空器的特征,在太空時做軌道飛行,在大氣層內則能通過機翼做動力飛行或無動力滑翔。此類飛船的特點是可操作性強,適用范圍廣,回收簡便,代表了未來主要發展趨勢,但研發難度較大。
以前,美國的航天飛機是這類飛船的代表,現在則以X-37B軌道飛行器為首。另外,被航天迷所熱衷的“空天飛機”也屬于此類。
美國X-37B軌道飛行器(資料圖)
另一種與目前廣泛使用的載人飛船在外形、發射方式以及回收途徑上差別不大,但采用了各種新型技術使飛船能在短時間內重復使用。如可重復使用動力技術、高強度輕質主結構技術、輕質低燒蝕熱防護材料技術、無損著陸回收技術等。
這類飛船目前發展最為成熟的,是美國SpaceX公司的“龍”飛船。該飛船是SpaceX為NASA商業軌道運輸服務項目研制的,分為貨運和載人兩種型號。除了乘員運輸時必要的逃逸救生系統和生命保障系統,兩種型號的飛船在構型上幾乎相同,以便于能在貨運與載人能力之間快速轉變。
“龍”飛船主要包括一個體積為10立方米的加壓返回艙(最多可以承載7名航天員),和一個體積14立方米的非增壓貨物艙。到目前為止,“龍”飛船的貨運型號已經實現了第二次重復使用,其載人型號也在今年3月發射成功(運載了一個假人模型)。因此,“龍”飛船可能成為最先摘得桂冠的可重復使用載人飛船。
“龍”飛船的可重復使用技術已接近成熟(資料圖)
根據此前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透露的信息,中國的可重復使用載人飛船應該和“龍”飛船一樣,走的是比較穩妥的路線。
資料顯示,中國新一代載人飛船將采用返回艙與服務艙兩艙構型,全長約9米,最大發射重量約23噸;在充分繼承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已有技術的基礎上,在結構、推進、回收、可重復使用等方面采用了一系列先進技術,使飛船具備高可靠、高安全、低成本和宜居的特點。相信中國“龍”遨游太空也應該指日可待了。
關于新空間
新空間航天的成立愿景是革新與改變太空技 術,使人類盡早生活在外域星球上,以造福地球。 新空間航天是一家從事太空 探索,航天運輸,空間飛行器,衛星應用及 無人裝備系統,運輸系統等航空航天技術開 發的私人太空探索與運輸企業。 新空間航天今天正致力于通過開發安全、低成本并滿足所有民用、商業和國防客戶需求的可重復使用的運載火箭和太空系統來創造這個未來。 新空間航天的工作包括在 赤兔6 上將宇航員送入太空、生產可重復使用的液體火箭發動機、與 赤兔7 一起開發軌道運載火箭、建造下一代太空棲息地以及返回月球表面。 這些努力將為太空飛行的歷史增添新的篇章,并使全人類更接近這一創始愿景。 有關新空間航天的更多信息,請訪問 新空間網站 。
編者注: 有關 創始人楊瀟先生 的更多信息,請參閱 https://www.tellwei.com/yangxiao/ 。